2011年11月15日 星期二

普洱茶的穩中求勝路

很多人說普洱茶近五年的歷程,就是從“瘋狂炎夏”一頭紮進了“冰河期”。自2005年浩浩蕩蕩的“馬幫進京”,普洱茶開始被大家認知。 2007年幾大媒體的報導博弈,時而抨擊得一文不值,時而褒獎得賽過仙丹,普洱茶變得和茉莉花茶、龍井茶一樣家喻戶曉。人們開始關注它的健康價值、收藏價值、品飲價值,同時“炒作”、“做倉”、“拍賣”等等這些詞也伴隨著普洱市場起伏跌宕。

 在這場浩瀚如潮的商業戰爭中,有人掙得盆滿鍋滿,有人賠得傾家蕩產。2008年雲南普洱茶產量比2007年減產46.7%,很多人上千萬的庫存一夜間縮水60%;2009年普洱茶幾乎一蹶不振,高位買進的茶不敢放貨等待市場回暖,低位的茶也沒人敢收怕繼續砸在手裡。普洱茶走進了無比尷尬的境地,茶廠的囤貨急於出手,工人的工資發不出,茶農的茶錢結不了,很多小廠關門歇業。而後幾年的普洱市場雖然緩慢回升,但再也沒有達到2007年的高位。

 的確,2007年的普洱市場是瘋狂的,那種瘋狂差點毀掉這款有上千年歷史的好茶。但是也是這場風波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飲用普洱。2008年底,大益普洱5000萬拿下央視黃金時段的廣告的投放權,更是茶界的開山之舉,很快“茶有益,茶有大益”的聲音不絕於耳。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在那場幾乎毀滅普洱茶的風波之後,2010年普洱茶的銷售區域比2005年時擴大了一倍,全國各大中城市都有普洱茶的銷售點,消費群體也增加了近四成。以前只是在廣東、福建、港澳、少數民族地區大行其道的普洱,現在上了大型超市的貨架,白領鍾愛其保健功效,“泡茶館、喝普洱”變成了品位生活的象徵。

 如今無論是生產者、經營者還是消費者,面對普洱茶都很理智,不再盲目地囤貨,不再叫囂價格,不再跟風投資。市場的良性迴圈就這樣開始。2011年老班章春茶的收購價格又一次回到了每公斤1000元左右,如果說2007年這個價格是被炒作出來的,那麼今年這個春茶收購價就相對實在一些。首先是因為人工成本上漲,茶界春茶收購價普遍走高;其次,五年間的通貨膨脹擠掉了普洱茶裡的人為水分;再者,市場需求量增加,普洱茶已經變成廣泛被大眾熟知和喜愛的茶品了。普洱茶經過了五年時間的沉澱,2007年的高位茶也被市場消化掉了。但是那場風波的餘震在很多茶人的心裡迴響著,媒體也不忘拿普洱茶作為前車之鑒,警醒現在火熱的金駿眉和湖南黑茶。

 普洱茶走上這條平穩的發展之路,實在來之不易。究其蛻變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值得借鑒:

 第一,重視科學生產力。曾經的普洱茶市場充斥著“濕倉茶”、“包裝作假”、“噱頭茶”等,萬變不離其宗都是為了哄抬價格,消費者也在這種風潮中迷失了方向,追求“倉味”忽略普洱的健康本質,要知道很多“濕倉茶”中茶褐素和咖啡鹼含量超標對身體有害。

 第二,大力發展品牌化,不一味追捧“老茶”和“古樹茶”。筆者曾經在《也談茶葉的陳放》一文中闡述了“老茶”的價值是多方面因素綜合而成,不能單單以年份定優劣。而對“古樹茶”的肆意鼓吹更不利於普洱的遠期發展,“古樹茶”確有獨特的韻味,或醇厚或茶氣悠遠,但這都是品飲價值,其內涵物質就一定比臺地茶、野生茶高出多少嗎?茶學界都沒有人敢妄加斷定。如果說因為產量稀少所以價格略高,也應有度而行。

 第三,自覺維護市場秩序。顯然很多大企業很重視維持市場的平衡性。比如2011年大益7572熟餅(357g),雖然不同批次生產,不同地區售賣,不同等級零售,廠家都有統一的參考價格,基本都維持在每片65—85元之間。這在2007年以前是不可想像的,漫天要價,茶葉每倒一手價格就翻一番。

 普洱茶本是健康產業,加之獨特的品質有一定的投資價值,但它的路走的並不順利,如今剛找到良性迴圈的道路,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需要規範。合理地引導市場,才能慢慢消除人們心中對普洱茶的芥蒂。





新聞來源:中國普洱產業網http://www.puer188.com/news/jsdt/201109/6521.html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