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6月29日 星期二

古董普洱炒唔過




宋聘是清末民初期間的名牌茶莊,傳世普洱,已成天價,那張殘缺的「茶票」(又名「內飛」)是有力證據。(陳淑安攝)

中國名畫家王澍華繪畫的《茶馬古道天涯行》(局部),展示雲南外銷茶葉的風貌。(伍成邦攝)




雲南勐海青餅經過5年收藏,已經升值。(2005年福茗堂珍藏普洱茶餅357克/$420)(陳淑安攝)



散茶經過緊壓,成為茶餅,開泡前,要用茶刀開出普洱。(陳淑安攝)




七餅一紮的普洱俗稱「七子餅」,以竹葉包紮,取其防潮透氣。(陳淑安攝)

古董普洱炒唔過 來源:NEWS新聞
2010-06-30

【明報專訊】品茶專題——一連兩期品茶專題,上期講過鐵觀音製作,今期跟讀者談談普洱青餅與熟茶。

在熱切追求青春貌美,老了也得扮年輕的社會風氣下,真不敢想像仍有一些「愈老愈可愛」的商品──例如普洱。把普洱存放十多廿年,讓茶葉在自然條件下發酵,能轉化出成熟、陳香和甘醇韻味,而且愈老愈值錢。對,有陳韻又值錢,記者作為港佬一名,也難以抗拒誘惑。

普洱不論自奉或收藏,都宜低價吸納,故飲家會留意當年出產的生茶銷情。可是2010年雲南正值旱災,春茶銳減,若旱情持續,連秋茶也會受到影響。今年普洱生茶,每餅(357克計)價錢由數十元至上百上千元都有,茶行總是自誇茶靚,初哥買新茶,宜廣結茶友,透過試茶比併,從而找出個人口味。


存放生茶 廚房不宜

未經陳化的普洱生茶,青澀刮喉,如何估計N年後經過陳化後的味道,得憑經驗和反覆練習。具陳化價值的普洱,即使新茶階段也可根據茶味、回甘、茶湯厚度和滑度,還有耐泡程度等,以評估是否值得收藏。然而,即使有了上述買茶指標,初學者仍覺抽象,因為,味覺很個人,所謂回甘、厚度、滑度的定義,感覺人人不同。故說,找來三五茶友品評,絕對能拓闊味覺體驗。存放生茶是另一門學問,普洱宜存於通風無異味的地方,專家建議溫度宜保持大約攝氏25度,相對濕度大約80%,濕度太高,茶葉會發霉,廚房油煙多,也不宜存放。故普洱能否愈老愈值錢,也要看存放是否恰當。


雲南旱災 未颳炒風

十年前,台灣炒家有系統地囤積普洱,把普洱市場推上「癲價」,福茗堂創辦人李少傑表示,2007年炒風熾熱,市場失常,並下令職員停止採購,未幾,泡沫炒作於2008年突然爆破,市價瞬間下跌。如今觀察2010年,即使雲南面對嚴重旱災,普洱減產也未颳炒風,證明當年癲價,純屬投機。

然而,一餅陳存三十年,稍為像樣的普洱生餅,市場價格仍然企硬六七千元。記者倒懷疑,正常經濟下的社會,有多少市民能每天喝上一泡陳年普洱。更現實是,雲南生活不斷城市化,種植、採摘及製作普洱的成本不斷上升。想退休後仍能每天喝上一泡陳年普洱,不如趁年輕學習收藏「青餅」──即以生茶壓成餅狀的普洱茶葉。當青餅經歷十多廿年陳存,通常已達至最適合飲用的高峰期,屆時即使尚未退休,陳韻也該差不多成熟了。


古董宋聘 喝虛榮感

宋聘是清末民初年間的著名茶莊,距今已有百年歷史,其傳世普洱至為珍貴,記者曾應李少傑邀請一起品嘗「宋聘」,這百年陳茶,雖有韻味,但坦白說,是虛榮大過味覺享受,是一泡「能喝的古董」。聽說當時每餅市價已值16萬港元。但李少傑認為,普洱並非投資工具,他說﹕「投資是要有一個明朗的市場價格,如股票、樓房、大豆、可可等,但普洱有如古董,市場價格並不清晰,故只可說有收藏價值而不是投資工具。」


日用熟茶 人工發酵

廣東人愛飲普洱,而普遍酒家食肆所供應的普洱都以熟茶為主。熟茶,即用「渥堆」方法,把普洱生茶以人工發酵而成。渥堆的基本概念是把普洱生茶堆高,灑上適量水分,加蓋布帛,茶葉在這種濕漉的非自然環境,特定設計的溫度下人工發酵,製成富有陳香和甘醇風味的普洱熟茶。關於誰人最先發明渥堆,眾說紛紜。有說是1950年代香港某些普洱飲家小規模自行實驗的成果;至於以大規模工業化方式渥堆普洱茶葉,要到70年代才於內地茶廠出現。

常見普洱熟茶有散裝(熟散)或餅狀(熟餅)出售,經過渥堆發酵的普洱熟散或熟餅,陳存變化不及生茶(青餅)。因為久經陳年的普洱生茶,除了陳香醇滑,還富有層次口感,箇中陳韻,並非熟茶可以摹仿。但人生有幾多個十年?要存上廿年才能享受的普洱青餅,不是人人有此耐性,購買經過渥堆而成的熟茶,可視作享受普洱的另一捷徑吧。

文﹕伍成邦

編輯﹕黃敬安

沒有留言: